2022/5/6 10:29:00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在《中国经济报告》发表文章表示,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双碳”工作的部署,有四个关键点。即,把握好“双碳”目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长期性与系统性;能源转型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建立在能源安全之上;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碳市场机制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引擎,以碳市场激励和吸引资源向低碳绿色项目倾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一、处理好“双碳”目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为了确保“双碳”工作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中央层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 , 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意见》,作为“1”,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N”则包括能源、工业、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支持“双碳”的相关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等。作为“1+N”政策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发布不仅为后续配套性政策实施细则的落地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完成碳达峰碳中和这一艰巨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二、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长期性与系统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实现“双碳”目标,要求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低碳化无碳化深度调整。要充分认识“双碳”工作的长期性与系统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冲高峰、抢跑、一刀切式开展减碳,都是不可取的,是错误的做法。在国家已明确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后,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十四五”都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充分认识到碳达峰不是攀高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紧密关联的两个阶段,此快彼快、此低彼易、此缓彼难。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下,早谋划早作为早主动,达峰峰值低而且早,后期减排压力就小、回旋余地就大、付出成本也低。

        2021年12月底,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分别到 2025年和2030年的产业结构、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等提出了具体目标,明确了到2060年对中央企业的总体要求,为中央企业和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能源转型要建立在能源安全之上

       国内有一些从事经济和环境研究的学者,对能源问题本身及其涉及的利害问题和难度了解不深,主张尽快淘汰煤炭、淘汰煤电。还有一些从事气候变化研究的学者,过于理想化,更多从气候变化角度看问题,对中国的经济情况了解不够,对地方和企业实施国家政策可能遇到的困难了解更少,也建议采取激进的控煤和煤电政策。中国在煤电和控煤上的立场,既要考虑遵守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也要基于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的客观现实。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能源转型要建立在能源安全之上,先立后破,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而非2020年时单纯强调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四、能耗“双控”应尽早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能耗“双控”尽早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继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受能源消费总量限制,这次首次提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所谓原料用能,主要针对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领域,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长期以来,原料用能都是纳入全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但事实上,原料用能绝大部分转化成原料固定其中,并没有被“烧掉”,只有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气中,而不是像燃料用能,100%的能源消耗将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因此,从控制碳排放角度,在能源消费口径上区分燃料和原料用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本质上回归了能源的双重或者多重属性,利好煤化工行业、石化行业能效先进企业,增加了这些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可防止原料供应短缺,稳定以原料为基础的一系列工业品价格。但如果认为这是把能耗总量放开,那完全是误读。新政只是增强了管理弹性,增加了差别化管理措施,客观反映了行业发展诉求和能源利用情况。新增项目还是要有序实施,要符合国家“三新一高”、产业布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要求。事实上,国务院 2022年1月24日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再次强调了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要求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综合考虑发展阶段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各省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和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确定年度能源消费总量目标。预计2022年,国家发改委将结合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对能源“双控”考核制度再行修订。

五、碳市场机制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关键引擎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巨量投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和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撬动资源向绿色低碳项目倾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述《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这为碳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指明了方向。

       在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各地或者已有的碳试点以后怎么发挥作用,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比如,国家现在强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我们要思考如何全方位、多角度来推进其建设。一方面,广东既是排放大省,广州、深圳又有八年开展碳交易试点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港澳难以形成独立的碳市场。因此,笔者认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的确可以使其扮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载体。如果能够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就可以融合粤港澳、深圳金融 / 碳排放交易机构与广州的期货交易所、碳排放交易所,真正实现强强联合,把碳市场做大。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2年第1期